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专区 > 学术文摘

顺势而谋谱新篇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06.20浏览次数:1646论文类型:改革与开放

顺势而谋谱新篇

——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转型发展初探

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研判形势才能把握趋势应对变局,练就乱云飞渡仍从容“千磨万击还坚”的定力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矿业经济持续下行,地勘单位面临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提前谋划,科学研判,顺势而为,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以巩固地质矿产勘查为基础,以服务能源资源保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脱贫攻坚为己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服务空间和服务对象,牢牢把握转型发展主动权,在绿色勘查、地灾防治、生态修复、旅游地质等方面取得了不菲的工作业绩。笔者谨以106队为例,新形势下如何转型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进行探讨

一、居安思危,科学研判,调整结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106队曾面临计划内地勘项目逐年减少,地质工作进入低谷时期,时时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众多职工纷纷下岗的困境,生存与发展成了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此严峻形势下,106队确立“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工作思路,对生存与发展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利用掌握的地质资料优势,探索矿业开发之路,闯出了“勘、采、冶、销”一条龙的成功路子,其经济效益曾一度成为106队的主要经济支撑。

有了前面攻坚克难的经验,106队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提前科学研判。在2012年前后,地质勘查工作如火如荼,106队承担的贵州省一一个国家级第一批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整装勘查、省级纳雍县金盆—以支塘向斜煤炭资源整装勘查,找矿成果捷报频传之时,队党委以辩证思维超前研判地勘行业发展趋势,作出了工作重心向大地质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亮出了一系列实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

一是加大水工环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力度,培养地灾治理人才,升级地灾治理相关资质,将水工环项目部扩编为地质环境工程院并引导积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根据政府和市场需求,拓宽服务领域。当2014年下半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队党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确定了以创新驱动,巩固地质勘查业为基础,做大做强地质环境工程产业,稳妥推进对外合作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正因为产业结构调整起步早,当面对矿业经济下滑,地勘项目急剧减少的严峻挑战时,该队已经拥有一支开展地质环境工程业务的精干队伍,地灾治理4个资质全部升为甲级,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相应的各种资源,为做大做强地质环境工程产业奠定了人才、资质、技术、经验等基础。

二是做大做强水工环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随着环境地质工作、地下水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防治重视程度升级,给地勘单位带来了极大的市场机会。106队主动配合省、市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地质灾害核查,配合各县、区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及应急调查工作,近几年来,先后承担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监测预警与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项目400多个。为地方政府提供技术支撑,切实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省专家组及地方政府、自然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的一致好评,长期奋战在一线地灾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多次获地方职能部门通报表扬,树立了贵州地矿的良好形象。尤其是在矿业经济下滑,地勘市场萎缩的形势下,通过壮大队伍,提升技能,市场拓展,地质环境工程产业品牌逐渐做大做强做亮,成为地矿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单产业产值连年攀升。

三是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106队作为一家综合性地勘单位,要想将主业以外的产业做大做强,专业技术力量就是需要克服的第一个难题。因此,106队从实际出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着力点,以加强对从事相关专业规范、标准学习为抓手,鼓励、督促技术人员多学习规范,多看报告,多想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在不同项目组之间组织开展学习交流会,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根据发展需要和打造核心竞争力,成立专家委员会和各专业专家组,积极开展各领域专家入库申报,不断加强技术指导和项目研判,提升单位影响力,4名同志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专家库(第一批),为拓展服务领域奠定了基础。

四是聚焦主业,发展新领域。近年来,106队新增加环保工程专业承包、环境工程设计服务能力评价、环境污染治理治理服务能力评价资质,成为目前拥有12个甲级、20个乙级(贰级)的高资质单位。成功申报加入贵州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专业机构及贵州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为拓展服务领域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积极参与贵州省抗旱打井、全域旅游资源大普查、耕地土壤质量大调查、汛期地灾隐患排查、高位隐蔽性地灾隐患专业排查、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等工作,在开展相应工作中生成项目,扩大经济总量。在实施的地热勘查项目中,正安瑞溪地热井日流量2800立方米,是目前贵州省最大的地热自流井;晴隆县史迪威小镇地热井井口水温61度,日出水量400余立方米,为晴隆发挥温泉资源优势,打造以温泉度假、民俗文化、健康养生为核心的综合体旅游项目加油助力,为晴隆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贵州省打造“山地公园”、“温泉省”和保民生、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市场。先后在云南、四川成都等地成立项目组,拓展省外市场并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取了云南天登、上炼坪等多金属铜矿探矿权,在四川乐山、理塘等地获得多个地灾防治、工程勘察项目,逐步打开了省外市场。

是以党建为引领,服务中心工作。106队来重视党建工作,在党建与业务融合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首先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地矿文化建设常抓不懈。我们认为,只有专业技术精、思想品质好、文化素质高的团队,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具备市场竞争力优势。其次是扎实推进工作创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并通过开展具有106队特色的地矿文化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忠诚度。最后是将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队党委以党建为抓手,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谋划同考核;党支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等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产学研活动,将党建与中心工作不断融合。

二、立足当前,谋篇布局,创新驱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06队按照从事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的安排部署精神,为推动改革转型,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从2017年初又开始了转型升级发展的新一轮探索。完成了贵州汇都地矿集团公司的组建,为做大做强做实集团各公司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紧扣新发展理念,树立大地质、大生态、大服务观,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大与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的沟通联系。在原有产业基础上,作好宣传和主动提供技术支持,由传统的地质勘查向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国土调查及评价、新能源新材料矿产勘查转变;由传统的水工环向生态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土地综合整治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转变,加快推进地质工作转型发展,陆续打出的多套组合拳。

一是以队属贵州汇都地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载体,将相关队属企业和资质逐步转入该集团公司,将大队所有生产部门和部分管理部门纳入公司运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并将业务范围逐渐向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土地整治、土壤污染修复、岩土工程勘察、矿产品开发以及市场新需求等更广泛领域探索拓展。

二是制定了队属企业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将承接项目、实施项目和收款工作三个部分根据单项目纯利润按一定比例进行计提兑现,进一步激发职工潜能,提升干部职工承接项目和实施项目积极性。

三是2020年初,成立生态修复中心,充分利用已有资质,有序开展余庆县长江经济带露天矿山修复施工、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一级支流干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晴隆锑矿段)设计方案、盘州市煤矿连片采区生态环境修复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以及多个区县矿山复绿施工方案编制等项目,实现经营收入2500余万元。

四是推陈出新,不断优化。106成立队属贵州汇都地矿集团大数据中心,以地质大数据技术应用为载体,不断加强航空摄影测量、三维建模等技术提升,积极开展土地两权登记、航空摄影测量等项目,并新获取了威宁县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及岸线利用规划、铜仁市万山区区级河湖划界及岸线规划编制等项目,以贵州省政府10个大精查矿区之一的“正安县旦坪铝土矿大精查项目”为试点,探索实施数字化勘查技术

五是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新型城市化建设等领域,承接工程勘察、地基与基础、边坡支护等项目,2020年上半年已落实项目1600余万元,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是主动服务地方政府,为耕地调查评价区工作开展和成果推广运用建言献策,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积极开展旅游地学文化小镇、地学科普长廊创建,助力打造旅游地学文化基地。主动为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提供无偿地质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职能作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这一系列“走出去”过程中,促进项目生成,助推经济发展。

通过对一系列转型发展举措的探索和实践,近三年来,106队经济总产值连年逾2亿元,实现经营结余与收益连年增长,确保了地矿经济稳中有进,职工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三、坚定信心,提升能力,再创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我们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树立大地质、大生态、大服务观,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大走出去步伐,持续推进地质工作转型发展。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始终以制度建设抓激励,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承接、实施项目积极性、主动性,抢抓机遇,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辟新领域、新市场、获取新项目,实现共赢。

我们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跳出地矿发挥优势,扑下身子开拓市场,保持强劲可持续发展势头,再创新的辉煌!

本网站发布的论文为2020年西部地经网学术年会征集到的论文原稿,以供交流分享,论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作者自行负责。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