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专区 > 学术文摘

在“三个转变”中构建地质工作新常态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06.20浏览次数:2810论文类型:大地质大服务

何谓新常态?它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阶段,其外在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与质量提升”,其实质是经济发展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新旧发展路径的替代、新旧竞争优势的演化、新旧空间组织的重构以及新旧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由中低端转向高中端,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地质工作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开创新局面。下面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1地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

1.1要适当调整速度和规模。前些年,地勘工作形势较好,项目多,时间要求紧,规模上去了,但效益不太好,有些项目规模做大了,但成本并没有下降,属规模不效益。速度上去了,质量反而不如过去。地质工作必要的工作阶段可以缩短,但不能跳越。比如,普查、详查、勘探,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跳越了必要阶段,质量就难以保证。

1.2工作的数量要与队伍规模和优势相匹配。要突出自身的优势,在“专、精、特”上着力,项目不宜做得太多,但要做出质量、品牌,让社会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精,队伍就很难在市场上走得多远。今后参与市场竞争,不可能靠吃喝玩乐、送礼来争取项目,而要靠质量、信誉,打铁还要自身硬,不练就真功夫,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1.3要关注民生地质。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生态地质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而且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工作。在云南,比如滇中红层找水,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滇东南石漠化治理,通过1:25000土壤背景值调查,分析土壤中元素的分布,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等。云南阳光充足,立体气候,山地多,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只要基础工作做到位,云南的农业发展就大有可为。

2管理方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我们习惯于粗放式管理,缺乏理性化、精细化管理。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但要抓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重点、难点上着力,管理就会见效。在地勘单位,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资产管理和人才管理。难点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管人的问题、市场的问题、风险防控和有效领导的问题等。这里仅就管理重点说点看法。

2.1战略管理。综合分析能力和战略认识高度是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习近平指出:“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干一个县的事,需要有一个省的眼光;干一个省的事,需要有一个国家的眼光;干一个国家的事,需要有世界的眼光。战略管理要有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要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增强前瞻意识,把工作预案准备更充分、更周详,做到胸中有数、处变不惊。

2.2生产管理。生产管理要从基础抓起。从预算、定额抓起。预算要全面,有预见性,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要重视定额标准的制定,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有了预算、定额,就要抓执行。马云说过,“一流的创意,三流的执行,不如三流的创意,一流的执行”。执行不到位,再好的设想也会付诸东流。我们的思维模式,一般是重技术、轻管理,认为只有技术能创造新的价值,对资金使用效率、资源分配效率、规模经济、劳动者素质等因素重视不够。发展地勘生产力光有三要素不行,管理是地勘生产力中的软件,这三个要素要协调配合、实行它优化配置,这个就要靠管理,这是我们大家的职责。20世纪30年代以后,经济学中开始出现了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生产力效率之外的另外一个意义。假如投入既定,用A方式组合生产要素,配置资源,可以生产N效率;用B方式组合生产要素,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1效率。这就表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所以,一定要重视资源配置。

2.3资产管理。资产管理重点应该是投资和负债问题。投资问题要慎之又慎,看不准的投资项目,不投资就是收益。要尽可能地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比如,云南地矿局实行的,探矿权只搞合作,不做收购,就是一种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措施。比如,地勘投入总体设计,分阶段进行也是一种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普查有依据了,再进入详查。负债也是地勘单位的一大风险,负债率过高,投资项目效益不太好,也会造成负增长,一般应控制在50左右为宜。对外借款也是一个风险,说不好就会形成呆坏账。

2.4安全管理。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新的《安全生产法》,从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新法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强化安全生产的地位,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政府安全监管定位和加强基层执法力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等四方面入手,着眼于安全生产现实问题和发展要求,补充完善了相关法律制度规定,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筑牢安全生产意识。同时,要加强工作安全,做到干事不出事,保持干部清廉。

2.5人力资源管理。德鲁克说:组织的目的就是让平凡的人干出不平凡的事。管理的重点是“管人”而不是“管事”。韩非子:“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至关重要。所谓最有效的控制是来自人内心的自我控制,最有效的管理是让下属实现自我管理,所以,通过对下属的合理授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下属的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韦其尔认为,管理者应该学会把适当的人才应用到适当的工作中。韦其尔曾经透露过他成功的重要秘诀:通用电器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用人。宝贝放错了位置也会变成垃圾。最好的职工是既有能力又有积极性,对这类人,做一些微调和点拨,并重视奖励;第二等级职工有两种:一种能力强但工作积极性弱,这样的职工,单位主要对他们做思想的开导和鼓励,解决思想问题;二是工作积极性强但能力弱,单位教导的重点在教育和训练上。相对来说,在低层的职位,多要考虑因岗设人;在高层的职位上,则要考虑因人设岗,因为越往高层走,越依赖于个人能力,越往下走,则越依赖于规范,这是个自然规律

3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

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要依靠科学技术,需要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因此,要加强科技创新工作。

3.1选择合适的创新模式。所谓创新模式,是指一国根据其发展背景、资源禀赋和创新的战略地位,针对具体的创新项目,确定项目实施的具体目标以及所需科技资源和能力的主要来源与利用方式,明确项目实施的具体途径。目前,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创新模式分为不同类型。按创新所需资源和能力的主要来源不同,创新模式可分为独立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独立创新可以是独立的单位或独立的个人,独立创新要给个人更多的自由空间,注重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做到以小见大。合作创新,可以是几个单位或几个人的合作,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升科研质量。按照技术创新组织方式的标准,创新模式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主要是根据前沿理论,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新的观点;集成创新,主要是要运用钱学森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的集成方法,把逻辑思维、微观思维与形象思维、宏观法相结合。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主要是在吃透引进技术的同时,找准结合点,在“会运用”上下功夫。对老矿区要用新技术;对新矿区,在运用以往经验的同时,注重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个结合”,即野外工作与室内综合研究相结合;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相结合;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相结合。

3.2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我们的科技人员,缺乏独立性和好奇心。这种独立性和好奇心,恰恰是地质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元素。最能激发你创造活力的是你最感兴趣的领域和课题,而非别人告诉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为什么培养一流人才不成功呢?首先,急功近利;其次服从权威;三是缺乏批判精神;四是缺乏一流导师指导;五是缺乏科学传统;六是缺乏高水平的实质性的国际合作。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韧性、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关键是学会提问题。数学家丘成桐说,做学问的态度:找到正确方向,做重要的问题。一方面要有兴趣,另一方面要打好基础,在学习中找出自己的弱点,有毅力。黄昆说,学习知识不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而是应当与自己驾驭知识的能力相匹配。一个学者是否优秀,最重的是“整体观”,就像评价一个女孩是否美丽,你不能将她的五官分别打分相加。有些美女眼睛、鼻子、嘴巴单独看并不飘亮,但整合在一起,就有一种和谐美。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创新,从来不是在中心暴发“革命”,都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从边缘走向中心。这就意味着,我们最看重的学术创新和学术突破,绝对不能以所谓“权威刊物”文章为唯一的衡量尺度,而要本着“英雄不问出身”的平等态度,以学术共同体的内在尺度来检阅学者的每一篇论文是否具有增量的学术价值。一个人即使掌握了人类的全部知识,但若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他至多是个有知识的人,但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也不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提问题需要好奇心,提好的问题需要想象力,提出质凝和反问需要批判性思维,所以,李政道说:“要创新,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要创新,需学问,问愈透,创更新”。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