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地质担当
——地质工作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
论文摘要: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区域,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全方位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基于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提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求为背景,通过简要分析地质行业发展现状,总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宁夏地质工作发展为例,提出地质工作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地质 担当
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流域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但由于多年来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沿黄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直接影响到沿黄流域社会经济发展。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要求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既是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际举措,又是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必然之举,宁夏地质工作在这一重要举措中应充分担当,展现作为。
1 总览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产业结构谋求新的转型升级阶段,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地质工作在这个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时代背景下,正在从传统的地质找矿向地质环境、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灾害地质等“大地质”方向发展。
1.1深化改革带来新机遇。2018年自然资源部组建成立为地质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地质工作担负起了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安全和环境保护提供地质服务的职责,地质工作基础性支撑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地质找矿上,而且愈加渗透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社会认可度、行业口碑度正在日益提升。
1.2行业方向发生深刻转变。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及能源资源安全等方面对地质行业有了新的要求,地质找矿转向服务资源安全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发展动力也已变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以适应供给侧改革之需。
1.3服务领域正在改变。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由以地质找矿为核心向多个领域逐步扩展,地勘产业链条也逐步向下游延伸;多数地勘单位从专业性转向综合性,工作区域从本地逐步走向省外、国外,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将直面市场的全方位考验。
1.4地质勘查投入降幅收窄。地质勘查行业经过十年黄金期,迅速转入低谷,但根据2019年数据,我国地质勘查投入164.12亿元,与2012年峰值相比下降了67.8%,2017年以来,降幅逐年收窄,2019年收窄至5.5%,这说明在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下,地质勘查增长的新动能正逐步成长。
1.5仍然面临重重问题。近几年由于地勘单位改革,多数公益性地勘单位完全依靠财政项目生存,面对地质市场容量小、技术新、专业性强,很多单位因职能相近、同质化竞争严重,在短期内无法在新的服务领域内取得重大突破,与市场同类企业相比竞争压力较大。
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地质工作发展的重大意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是党中央为黄河流域经济转型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对地质工作发展走向有着深刻影响和指导意义。
2.1基础性先行性战略性地位更加牢固
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在相当长的时间对矿产资源需求仍然十分巨大,尤其2020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党中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大举措下,对稀土、锂、钴、钛等关键矿产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由此地质勘查工作在先行区建设大局中的基础性先行性战略性地位是不会改变的,在某些关键领域甚至变得更加重要,国家发展对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战略性要求只会更高,对地质找矿的需要仍然将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上。
2.2为地质工作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党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明确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黄河流域污染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弘扬黄河文化,按照这五项任务,就宁夏而言,2020年6月,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提出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后,宁夏立即出台了《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宁夏地质局拿出具体落实方案,围绕黄河生态保护、治理、修复、建设4个重点确定规划任务,统筹项目数量、建设规模、资金概算,那么这将为地质工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广阔的舞台。
2.3地质科技创新成为新途径、新模式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在地质勘查工作中融入科技创新手段已是大势所趋。宁夏近几年建设“五大中心”,尤其是利用高分遥感技术服务宁夏空间规划,强化了农业地质调查,加强了宁夏地质景观资源调查,为地质勘查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领域。
2.4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包括了自然资源融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等,这就使得地质工作要切实深入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3 地质工作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建议
本人以宁夏地质工作发展为例,对地质工作如何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进一步支撑生态环境建设,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从地质手段出发,采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方式方法和技术,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展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地质调查与综合评价,沿黄流域水资源动态评价工作,研发观测基地科研平台和建设空间智能监测技术,汇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遥感大数据和信息,促进沿黄生态绿洲健康持续发展。
3.2进一步加强能源资源和重要矿产调查勘查,优化清洁能源供给结构
围绕地质找矿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及脱贫攻坚战略需求,科学编制全区矿产资源发展规划,开展地质调查工作远景调查评价研究,研究煤层气资源赋存状况及可开发利用前景,开展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深部资源勘查、煤炭高效清洁利用途径以及绿色勘查、绿色矿山建设等工作,更要探明宁夏区内页岩气资源、黄河东岸地区深部地热资源,支撑全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培育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发展新动能。
3.3进一步开展地质环境调查,提升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
基于黄河生态环境脆弱、黄土高原荒漠化问题,开展跨地质学、水文学、土壤学、生态学、大气科学、微生物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系统研究,实施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开展城市热环境与地表参数相应研究,开展区域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地下水污染、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以及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发挥空间地理信息技术手段,为做好黄河治污、城市减霾、生态系统保护等重要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3.4进一步拓展农业地质调查,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
围绕宁夏黄土高原重要经济区,启动农业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研究,采用引黄灌溉区遥感调查监测等手段,开展石嘴山地区富硒土壤资源调查,引黄灌溉区灌溉面积和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调查,动态监测体系和土壤污染修复治理体系,为观光农业、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3.5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助力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修复保护
充分发挥地质人才、专业、技术优势,参与全区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加入全区应急救援队伍,承担重点市县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风险调查,掌握自然灾害预警技术,为灾害应急管理提供空间地理信息技术支撑,加快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
3.6进一步推动旅游地质调查,讲好黄河文化故事
参与地质公益、地质文化村及矿山地质公园建设,开展宁夏丹霞地貌、黄河流域宁夏段地质遗迹等研究,打造黄河文化地质“窗口”,搭建地质科普文化平台,编纂《地质人黄河文化记忆汇集》,深入开展黄河文化地质宣传活动,让地质工作服务黄河两岸、点缀黄河文化、传承地质精神。
3.7进一步建设地质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共用
积极探索建立地质调查数据汇聚共享服务,盘活存量信息,规范增量信息,实现地质数据采集、汇聚、管理智能化与协同化,推进银川都市圈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建设,为“宁夏黄河云”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灾害应急提供地质数据支撑。
4 结语
地处黄河上游的宁夏素得“天下黄河富宁夏”之利,与黄河同生共息,保护黄河的意愿格外强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赋予了宁夏地质工作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地质工作更应该,找准契机,找准发力点,明确职责定位,解放思想观念,主动担当作为,以资源并重的地质技术力量全面融入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作者:于德福、王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何做》;来源:自然资源报社,2020-03-16。
2.作者:洪增林;《陕西:绿色地调将有“十大”新作为》;来源:中国矿业报,第A3版 深度观察,2018-01-30。
3.作者:宁夏社会科学院理论研究中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10-16。
4.作者:赵腊平,中国矿业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探寻新形势下地质工作转型之路》;来源:国土资源,2019年08期。
5.《地勘单位改革发展调研报告》;来源:2015年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联合经研院组成调研组,先后赴11省(区、市)开展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专题调研。
6.作者:陈祥云;《把握机遇 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来源:《中国矿业报》第2版,2020-06-16。
7.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地质勘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网站所发布的论文为2020年西部地经网学术年会征集到的论文原稿,以供交流分享,论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作者自行负责。)